RIP动态路由配置

RIP动态路由配置

我们的静态路由配置完成以后可以实现跨网段,跨路由访问了,但是如果新加了一个路由器呢?就像下面的图,是不是所有的路由又要重新梳理一遍,然后再配置一次?那不得累死?所以这里就引入了RIP的动态路由配置

配置过程

先清理之前的配置

配置思路

结果测试

R1发起ping测试

检查路由表

注意

这里过程终遇到一个问题,就是一个路由器配置了两个不同的网段时候,在进行RIP的时候,会自动把你的网段设定为主类
例如在R2上配置了 network 192.168.2.0 以后,再进行 network 10.1.10.0就会报错

Error: The network address is invalid, and the specified address must be major-n et address without any subnets.

这个时候需要在宣告时候使用正确的主类地址,参考这个链接

https://blog.csdn.net/qq_44933518/article/details/104881878

所以要用network 10.0.0.0 来宣告 10.1.10.0这个网段

同样的,宣告1.1.1.1 2.2.2.2 3.3.3.3 这几个IP也要用 network 1.0.0.0 network 2.0.0.0 network 3.0.0.0 来宣告

总结

RIP协议是一种简单易用的动态路由协议,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不适合大型网络: 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,最大跳数为15。在大型网络中,路由路径可能超过15跳,导致路由无法学习。

  2. 容易出现路由环路: RIP协议使用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两种机制来防止路由环路,但这些机制并不完美,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可能出现路由环路。

  3. 不支持多路径: RIP协议只支持单条路径,无法实现负载均衡。

  4. 安全性较差: RIP协议的认证机制比较简单,容易受到攻击。

  5. 收敛速度慢: RIP协议每隔30秒发送一次完整的路由表,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,需要经过多个周期才能完成路由更新,收敛速度较慢。

  6. 不支持VLSM: RIPv1协议不支持VLSM,在使用VLSM的网络中,RIPv1协议无法正确学习路由信息。

  7. 不支持链路状态信息: RIP协议只传递路由信息,不传递链路状态信息,无法根据链路状态进行路由优化。

  8. 配置复杂: RIPv2协议相比RIPv1协议增加了认证、VLSM等特性,配置更加复杂。

总结:

RIP协议是一种简单易用的动态路由协议,适用于小型网络。RIP协议的主要缺点包括不适合大型网络、容易出现路由环路、不支持多路径、安全性较差、收敛速度慢、不支持VLSM、不支持链路状态信息、配置复杂等。